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慈溪一场非法电镀加工点与环保、公安之间的暗战

昨天,终于传来了好消息。慈溪环保局联合慈溪公安局的专项行动中,在此取缔了9个非法电镀窝点,重金属铬最高排放浓度超出国家标准6000倍,这也是慈溪成立环境犯罪侦察大队后,环保部门联合公安部门查获的规模最大的一起环保案件。

浙江在线08月04日讯(钱江晚报记者 邹洪珊)在一个废弃的工业园区内,早晚都能看到一些陌生车辆进进出出,还有专人把守,房子的屋顶处不时会飘起黑烟。

这里是原慈溪市敦和铜熔炼工业园区,今年3月起,慈溪环保局就接到市民爆料,有人在非法进行电镀加工。环保部门曾会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,对非法电镀加工作坊进行了切电处理,但附近的百姓还是反映,存在死灰复燃的情况。

昨天,终于传来了好消息。慈溪环保局联合慈溪公安局的专项行动中,在此取缔了9个非法电镀窝点,重金属铬最高排放浓度超出国家标准6000倍,这也是慈溪成立环境犯罪侦察大队后,环保部门联合公安部门查获的规模最大的一起环保案件。

抓捕:

废弃工业园内,藏着非法电镀的小作坊

根据市民爆料,工业园区的加工点,一般都在晚上干活。环保部门曾半夜翻墙进入工业园区,在几个角落的房间内,看到了一些干活的工人。

为了不打草惊蛇,周末的白天,他们也曾多次乔装进入工业区,但陌生车辆一来,门口的保安总会很警觉。几次进入,他们只看到一地的加工品,却没看到人。

“摸清了他们干活的基本规律,最终敲定了白天的抓捕计划。”慈溪市环境监察大队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还原了抓捕的一刻:

开着面包车,公安和环保人员来到了园区的门口。才进门,一个保安看到陌生人,正要打电话通知,执法人员马上拦住。

之后,执法人员进入园区。进门不久,就看到一个关闭的铁闸门后面,几个工人正在搬东西,一旁一个老婆婆正在清洗着产品。

推开铁闸门,执法人员迅速控制了几个工人。

一个不大的房间内,几台简易的设备,一地的污水,地上还堆积着来不及整理的电镀产品。执法人员看清楚了,墙上还打了几个孔,将污水直接顺着孔排向屋外。外排的污水,有的流入附近的农田,有的顺着流入了屋外的一些洞里,而这些洞,就是自制的污水处理点。

而在大闸门的附近,几个隐蔽的小房间内,都传来刺鼻的气味。这些都是非法窝点,几个男子赤膊着,正在锅炉边忙活着清洗产品。

类似这样的窝点,当天执法人员共查获了9个,抓获涉案人员24名。现场,执法人员对每个窝点都进行了调查取样。

调查:

窝点排放废液,超国家标准6000倍

执法人员发现,这次的涉案人员大多来自外地,大部分都是加工的工人。

去年年底,工业园区废弃后,他们就瞄上了这里,隐蔽又安全。而最新的一个窝点,才开了两三天,是原先一个窝点的工人,准备单干刚刚新建的。

“非法电镀违法成本低,但获利比较高。”据这名工人交代,即使是负责去油、去锈的工资,也开到了130元一天,但每个月的获利,都在万元以上。

执法人员介绍,之所以利润高,主要是这些小作坊将最重要的电镀废水处理环节都省略了,而在正规的工厂,光污水处理的设备一台就要上百万元。

“非法电镀的作坊,他们在经营过程中,会涉及排放重金属的污染物。其中六价铬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检测指标。”抓捕行动的第二天,慈溪环保部门就将9个窝点的采样数据上报给浙江省环保厅。

昨天,记者看到省环保厅的最新回复:根据采样的数据报告显示,这次的九个窝点都测出了铬。

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,容易进入人体细胞,对肝、肾等内脏器官造成损伤,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。

而在六价铬的数据一栏,最小的一个窝点数值显示是300毫克每升,最大的一个窝点数据达到了1240毫克每升,而根据国家标准,作为电镀污染铬的排放标准,仅为0.2毫克每升。以此看来,这次查获的9个窝点的采样检测数据,铬的排放浓度都超过了国家标准,最小的超了1500倍,最高的排放浓度,超出了国家标准6000多倍。

“根据两高出台的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》的相关规定,向外环境排放重金属,超过国家标准三倍以上的,就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。”

目前,9个窝点的涉案人员都已经被立案调查。

慈溪成立

环境犯罪侦查大队

记者了解到,自去年两高司法解释出台以来,慈溪市环保局已向慈溪市公安局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21起。

“早期的环保案子,大部分是环保部门独立调查后,再把案子移交公安,立案后再进行抓捕,这样一来,容易增加破案难度。而这次查案,是新的尝试,在前期的环保部门摸底调查过程中,公安很早就介入,提高了办案效率,也避免了犯人逃跑。”

这次案件,也是6月成立的慈溪环境犯罪侦查大队的首次亮相,他们的职责是负责环境领域犯罪案件侦查工作,参与区域性的环境保护集中专项整治行动,与环保部门建立联动联勤执法工作机制,这些都为慈溪日后侦破环保案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

网罗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