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慈溪模具师傅爱捣鼓 自掏80万打造河道清淤船

  沈友明和他的清淤船模型机 记者张明明摄

  沈友明21岁来到上林湖水库管理处时,在下辖的一家模具厂做模具。

  “我只有初中文化,但对模具和制图却特别痴迷。”沈友明说,没几年他收了几个徒弟。

  现在,徒弟们大多经商办厂,沈友明研发的河道清淤船,也多亏他们的厂房设备支持。

  上世纪90年代,沈友明所在的模具厂转制后,他开始从事水库管理工作。

  这几年,夏季上林湖水库的蓝藻越来越多,传统的人工处理办法费时费力,效果还不好。

  怎么办?沈友明想到了设计一个机械装置,来做蓝藻的预防。“主要是把湖底的底泥搅拌起来,底泥能吸附水里的富营养化物质,还能减少藻类的光合作用,这样就防止藻类生长了。”沈友明说。

  昨天,上林湖水库,沈友明穿着一件满是机油的衬衫和裤子,忙完上午的工作回到岸上。瘦瘦的他,鼻梁上架着副眼镜,看上去像个教书先生。

  这段时间,沈友明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水库蓝藻治理船上。“夏天蓝藻暴发的时间马上要来了,我得把治理船尽快调试好。”

  沈江平说,这个船的治理效果非常好,原来7月到10月需要雇用两个人每天不停歇,有了船,不用雇人了,而且效率提高了起码十倍以上。慈溪其他几个水库管理处的负责人已经好几次打来电话,希望借船。

  更让沈江平感动的是,老沈6年前查出患了胃癌,80%的胃切除了。一个快退休的老同志,不顾病体,孜孜不倦钻研治水技术,这种精神难能可贵。

  沈友明笑呵呵地说,现在手术已经好了,情况还是稳定的。

  河道清淤不用抽水

  去年,浙江省实施“五水共治”,老沈看到很多农村河道在清淤,普遍的做法是,将河道分段拦住,抽干河水,将淤泥用高压水枪打散,再用泵把淤泥水抽到吸污车上。

  这一套复杂流程,费时费力不说,淤泥还散发臭气。另外遇到汛期截流清淤就不能干了。

  “能不能用更简单的办法,将河底淤泥直接扫干净呢?”去年底,沈友明开始钻研这个课题。

  “我从以前农村水车上找到了灵感,把装置斜搁到河底,用动力装置带动一串小‘铲子’,河泥不就挖起来了么?”沈友明说。

  沈友明把构思画成草图,标注好尺寸,交给徒弟用电脑软件做出模型。今年初,一台长1.5米、宽0.8米,重100多公斤的模型机造出来了。

  模型机装在一个平台上,下面安上四个轮子,人可以推着在河底自由行走。老沈说,经过几次试验,清淤效果很好。

  现在,沈友明正在打造一条9米长、2.8米宽的钢壳船,船头放置一台长6米的清扫机,挖出的淤泥直接进船舱,船尾再设个吸管,将剩下的河底垃圾吸上来。

  老沈说,这样大小的清淤船,一般的农村河道都能用。“我的船还有一个特点,

  56岁的沈友明是慈溪上林湖水库的一名老职工,已在水库工作36年。喜欢机械的他为水库管理提供了不少金点子。

  去年,为了应对水库频繁暴发的蓝藻,他设计建造了一艘水库蓝藻治理船,效率大大提高,其他水库都上门借用。

  沈友明还不满足,为助力“五水共治”,前不久他研制出了一台河道清淤船的模拟机,试验获得了成功。最近他的10米长样船正在最后装配阶段,9月份可以下水工作。通讯员张哲晨记者张明明

  可以组装。船体可以一截截加装,长短可调节,这样可以适应不同的河道。”

  目前,沈友明已经联系了北京一家公司,为自己的河底清扫机申请发明专利。

  老沈说,研制模型机花了几万元,但要把清淤船造出来,估计耗资80多万元。“好在我还有点积蓄,家里人也支持。如果能研发成功,为‘五水共治’出点力,这点投入也是值得的”。都市快报